跳转至

求职心态 - 运气、挫折与接纳结果

我想用这本书最后的章节讲一讲我认为求职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点:心态。

我是2022年入学的本科生,刚好赶上了疫情后互联网寒冬的开始。大厂裁员潮一波接一波,实习和应届生岗位断崖式减少。这几年来,每个实习季我都投出几百份申请,但实际的面试转化率有时候低至2%。有一年我整个暑假都没实习,连面试都没几个,最后在网上找了家公司标了一夏天的数据,那一年React和SQL都写吐了。

能力 ≠ 结果

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曾经一度相信业务能力和拿到的岗位之间应该是一个线性函数:能力越高,结果越好。可现实不是这样。

我真几年亲眼看着一些平时作业抄我的同学,拿到了比我好太多的实习。不是因为他们比我强,而是因为他们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,或者刚好赶上了HC没被砍的时候。那段时间我极度痛苦,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实习焦虑,也更是因为这个世界似乎在打碎我理想中的“公平”

运气有时候真的很重要

我可以讲无数个“纯靠运气决定结果”的故事:

  1. 有次我面了美国某大厂五轮技术面,最后一轮是 Hiring Manager。事后我在 cscareer.dev 上认识了好几个同样面这个 manager 的同学,他们全都挂在这一轮。可能不是我们能力不行,而是遇上了一个几乎谁都不给过的 HM。
  2. 还有一次我面完了某家大厂所有轮,表现也不错,但公司没HC了。让我最难受的是我三轮面试的其中一轮被改期过,要是那场面是没有被延迟,我可能就直接过了。
  3. 上面这个故事还有后续,我有一个比我晚面试的同学和我一样被卡HC了,但是有HC空出来后HR先找了她,而不是我,即使我比她早完成了面试流程。那家公司我到最后都没有去成。

这些事现在写出来我都还有点憋屈。但说到底,我后来能进大厂,其实也有运气成分。

我收到亚马逊面试邀请的时候其实正在国内旅游。那一季我连续挂了五六家公司,心态已经崩了,干脆放弃简历回国散心。那场面试约在凌晨三点,我完全没指望能过,结果只被问了一个 Leetcode easy,直接过了。

还有一次面试某家大厂,一个面试官注意到了我 GitHub 上的一个教育类项目,正好和他的 side project 有关,面试氛围特别轻松,我也顺利拿到了 offer。

我特别希望世界是二维坐标系,x 是能力,y 是回报;但现实是多维空间,甚至像个黑箱神经网络,变量太多你无法掌控。

那我还应该努力吗?

我的答案是:当然应该

CS 专业本身其实不算难,但它的实习和求职过程极度内卷,竞争非常残酷。你必须努力,因为当好运真的来临时,你要有能力把它接住。比如突然收到大厂面试邀请时,你要有技术扛得住;又比如你遇上一个会翻 GitHub 的面试官,你的 GitHub 最好也有些有趣的项目。

最后

找工作很残酷,运气也在其中起着我们无法控制的重要作用。但请记住,不要把自己的世界观寄托在它身上,也不要让它像曾经摧毁我一样摧毁你。

我见过太多人(包括我自己)在焦虑中消耗自己,把"没拿到offer"等同于"我不够好"。但现实是,市场会波动,HC会消失,面试官可能刚好那天心情不好,这些都不是你的错。

你的价值不由招聘系统决定。

即使暂时没有理想的offer,也请记住,在互联网这个行业:能健康地活着、持续学习和尝试的人,长远来看永远不会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