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入门基础 - 北美互联网实习市场概览与特点

北美互联网实习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和加拿大,两个国家的岗位要求非常相似,但是薪酬和工作许可流程迥然不同。在求职前,同学们(尤其是留学生)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许可选择申请什么岗位。

🇺🇸 美国

我个人习惯把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大致分为三类:初创公司、普通公司和大厂,具体定义如下:

  • 初创公司:一般规模较小,技术团队紧凑,节奏快,很多时候还在打磨产品,流程不完善,分工也没那么细。很多实习机会来源于朋友推荐、校友内推或创始人直接招人,公开招聘渠道相对较少,面试流程因公司而异,不太标准化。
  • 普通公司:指的是那些规模较大、业务广泛、在各地都有办公室,但整体技术文化较为一般的公司。例如我之前在 Dayforce 实习,虽然公司不小、工程师也很多,但技术氛围并不算特别浓厚,因此我会将它归类为普通公司。这类公司通常也有实习招聘计划,但流程比大厂更灵活,有时不会严格遵循统一的模板。
  • 大厂:不一定非得像 FAANG 那样拥有几万员工,但至少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体系,并且技术驱动、文化浓厚、福利待遇也不错。比如像 Datadog,虽然体量不如 Google、Meta 这类传统意义上的“大厂”,但从技术氛围、待遇、团队协作和发展来看完全可以归为大厂一类。这类公司招聘流程规范、轮次清晰,实习生项目也更成熟,技术挑战性高,适合打磨工程能力。

🇨🇦 加拿大

上述美国的三类公司在加拿大同样适用。但加拿大市场有个显著特点:普通公司的占比要远高于大厂。大部分在加拿大的大厂其实都是美国公司的加拿大分部(如 Amazon Vancouver、Google Montreal 等)。因此,在加拿大找实习时,普通公司是大多数同学的主要申请目标。


本指南主要面向“普通公司”和“大厂”的实习岗位,原因有以下几点:

  1. 这两类公司招聘流程更标准、体系化,通常包括笔试、行为面、技术面等模块,比较好准备;
  2. 数量众多,便于海投;
  3. 尤其是大厂,实习经历含金量高,对以后求职全职岗位非常有帮助,也可以给有需要的留学生同学提供留美加的机会。

相比之下,初创公司很多时候是通过关系网招人(朋友、校友、创业社群),公开渠道较少,流程不透明,有时候甚至没有正式的实习计划。因此,如果你有特定的圈子或人脉,可以尝试,但因为我个人经验有限,这部分内容就不展开讲了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类似 YC WorkAtAStartup 之类的资源。